摘要: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必須是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的,所以現代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幼兒能夠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感受并體驗到數學的樂趣,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本文主要結合工作實踐,探討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生活化;有效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庇纱硕裕瑪祵W的生活化和游戲化應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主要有三個方面:數學教育目標的生活化、數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以及數學教育形式的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將教學情境、教學材料及課程作業等都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內在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的一種教學活動。其基木特征包括[1]:(1)教學情境生活化。在教學活動實踐中,強調要根據幼兒己有的心理結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一方面,模擬生活進行教學,把教學活動置于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無形之中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卞體意識、生活意識,從而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興趣;另一方面,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充分地感悟,可以調動幼兒己有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形象性、再現性的特點,把形、聲、色、情融為一體,拉近時空的距離,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體驗[2]。比如,有一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即是如此:幼兒入園后,教師說:“今天來了許多小朋友,讓我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了?”然后指一位小朋友指一把椅子,不范用對應的力一法檢查是否都有椅子坐;分發毛巾、杯子、新圖書之前,先讓小班兒童感知它們的數量是“許多”。再讓幼兒在分發毛巾、分發杯子放杯子、分發新圖書放回新圖書活動中,感知“許多”可以分成一條一條(一只一只、一本一本),而一條一條合起來又成了許多,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2)教學材料生活化。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教學材料是幼兒了解、認識、感悟數和數學知識的重要內容,生活化的教學材料無疑更有利于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是一門有趣而又富有探究性的學科,幼兒在數學學習、探究的過程中,逐步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長相應的“探究”能力,獲取一定的數學知識。無論是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長,還是數學知識的獲得,這些都需要幼兒借助一定的材料尤其是生活化的材料,這是幼兒建構初步數的概念的必要條件。
二、生活化教學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ㄒ唬﹨^角活動的游戲情景中,提供材料開展數學活動。
新課程強調環境創設。區角活動的游戲情景應配合主題創設環境,為幼兒提供可展開探索的操作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體現層次性和階段性,讓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體驗。如開展小班主題活動“娃娃家”時,可以在區角活動中提供材料,創設“娃娃家”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分發碗、勺,整理物品等活動,理解“1”和“許多”一一對應”等數概念,發展幼兒分類和比較等數學能力。在提供物品時,教師可以先提供一樣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樣多的物品,逐漸提高要求。在分類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可以從給動物分食提供具有暗示性的分類活動開始,逐步增加分類維度,促進幼兒分類能力的發展[3]。
。ǘ┲匾曈變呵楦、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在我們新的《綱要》里面,關于數學的目標是這樣描述的: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愿意與同伴共同探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這些目標也恰恰說明了數學教育更注重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情感,而情感作為幼兒認知發展的推動力反過來又將促進認知的發展。所以,我們在將數學融入幼兒生活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
第一,關注幼兒良好情感體驗,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喚醒狀態和認識傾向,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內在動力。當孩子對某一事物具有興趣時,往往可以激發起他們的主動性和潛在能力。在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常常會遇到自己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例如:吃飯時,分的肉是不是一樣多?晨間鍛煉誰的沙包投得遠?大家鞋子誰大誰。咳コ性鯓硬拍芎芸煺业阶约合胭I的東西?……我們可以利用幼兒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專門的數學教育,引導孩子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啟發他們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讓他們不僅感受數學的巨大作用,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悅[4]。
第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同伴關系,營造平等、寬松、愉快的探究環境。幼兒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在絕對平等、寬松的環境中,幼兒心理才會完全放松,思維才能開闊,潛能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我們要與幼兒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讓孩子在不斷地與老師、同伴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真正喜歡“數學”。
。ㄈ┩卣箤W習整合生活――讓幼兒“思”起來
《指南》的 “一日生活皆課程 ”理念引領著我們樹立“整個世界就是孩子的課堂”。在一日活動過程中,主題背景下各領域的教學內容是相聯系的,因此,在數學生活化的實踐中,將數學知識滲透到其他各領域中,進一步拓展了數學生活領域,目的不外乎是擴大幼兒視野、提升幼兒立足點,注重科學性、加強實踐性,讓幼兒在“感悟”“體驗”中真正地思考起來。
例如,課外延伸。幼兒非常喜歡戶外活動,興趣遠高于室內活動。可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與直觀的戶外游戲進行優化整合,如:數學活動“認識圓柱體球體”后,我們將它延伸到戶外,投放了茶葉筒、塑料杯、拖拉玩具等的實物材料,組織游戲《滾滾看》,讓幼兒盡興地玩。教師則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看看什么會滾? 怎么滾?幼兒在進一步感知球體和圓柱體滾動時的不同感覺,進而積累數學經驗。
三、結論
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師善于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利用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開展活動,使幼兒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燦亞.基于“生活”的小班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13,02:53-54.
[2]張毅.對幼兒教師開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267-269.
[3]殷星明,何登敏,譚帥敏.幼兒數學操作性學習材料的選擇初探[J].當代學前教育,2013,02:25-26.
[4]張欣.淺談幼兒園生活化數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157.
【論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徑】相關文章:
• 英國夫婦開成人幼兒園
•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優化幼兒園管理
• 難擠的幼兒園
• 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
• 淺析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
• 幼兒園“民間游戲”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
• 幼兒園繪本教學策略探思
• 中職學前教育分析(3篇)
• 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對幼兒園棋類玩具投放的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游戲活動
• 幼兒園開展探究性教育活動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