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在集體教育活動設計中,要考慮到教育活動目標的制訂、教育活動過程的設計以及活動材料的選擇。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幼兒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中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它反映了教育活動的方向,指導和支配著整個教育活動。因此,目標制訂好了,對整個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意義重大。那么,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教育活動目標呢?我認為,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目標的制訂應符合幼兒的年齡階段。小班到大班的幼兒在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是有著較大差異的,因此在目標的制訂中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差異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幼兒發展的目標。如,小班體育
教案《滾皮球》的目標是:“(1)掌握滾小皮球的方法,動作協調靈敏;(2)喜愛參加游戲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而中班關于球類的活動,我們通過體育活動《調皮的球》來完成,它的目標是:“(1)能用身體控制球進行多種小游戲;(2)能與同伴合作,共同玩球。”同樣是對球的玩法,但是小班和中班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小班兒童只要求能滾皮球,喜愛參加游戲就可以了,但是中班的兒童要求就要高一些了,要能用身體控制球,并與同伴共同玩球,這就是由于小班和中班兒童在身體發育、在動作的靈敏度、協調性等方面的差異所造成的。目標的制訂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籠統。
二、合理設計、組織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設計和組織是活動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在目標的指引下采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實現目標的過程,它直接關系到教育的結果,關系到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所以,設計合理的活動過程需要教師把握好以下幾點:
1.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育內容的組織要“既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幼兒經驗的積累和視野的拓展。”在集體教學中,我們要以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興趣為出發點,通過適當的教學內容使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得到提升,促進幼兒發展。因此,在選擇集體教學內容時,我們必須關注這些學習經驗,從整理、提升經驗出發展開教學,使集體教學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
2.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育活動目標,選擇恰當的方法達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國幼教界對活動法的推崇較高,“在活動中學習”“做中學”“玩中學”的提法比比皆是。方法是完成教學內容的手段,活動方法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實際效果,在活動中我們應盡量選擇那些簡便高效且有趣味的方法,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活動的形式和花樣。
三、選擇豐富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材料
活動材料是教育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正是通過感知和操作材料進行學習的,所以材料的多寡與優劣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我們在選擇活動材料時,就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活動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相貼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思維能力、操作能力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材料的選擇上首先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段,如小班的兒童認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材料相對要簡單些,多使用一些操作起來容易的成品、半成品。而中班幼兒的知識面廣、經驗也更豐富了,因而為他們提供的材料應是有趣形象并具有多變的操作形式,如自然材料的選擇。大班幼兒有極強的求知欲和認知興趣,他們喜歡學習、探究,針對大班幼兒的這種特點,在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多選擇些半成品。
2.“高結構”和“低結構”材料搭配。選擇材料時,我們要讓“高結構”和“低結構”搭配使用,特別是以“低結構”材料為主。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貴的材料,而是簡單的、到處都能尋覓到的材料,如水、沙、繩子、空罐子、廢盒子等等。這樣的材料對幼兒具有啟發性,契合幼兒活動的需要,更能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當然,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這還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繼續反思、繼續探究,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吳文艷.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山東教育:幼教刊,2006(3).
作者簡介:孫芳,女,1980年1月出生,大學本科,就職于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設計要點】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創編能力探討
• 談幼兒園語言環境的創造
•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有效開展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
• 幼兒園開展棋類游戲的作用
• 用心設計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管理五法
• 幼兒園方言歌謠教學芻議
• 節約教育――從幼兒園做起
• 語言與科學幼兒園論文
• 新時期幼兒園優化管理模式探討
• 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