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性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的落實是整個課程目標落實的基礎和唯一,因此,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堅持一定的原則,方才能有效地推進幼兒社會化進程。
【關鍵詞】社會領域 發展 目標 原則
社會性發展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個體社會性的發展涉及到個體社會性交往、行為、情緒、情感、人格、個性、社會適應性等各方面的發展,并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及整個人生。因此,我們認為幼兒階段有比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更為根本的教育任務,那就是: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形成兒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行為品質,增強社會適應性。我園進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研究,為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排除了障礙,為切實提高教育活動的實效提供了可靠保證,有力地推進了幼兒社會化的進程。我們在制定具體目標時,堅持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目標的整體系統性
起初,有些教師認為幼兒社會領域是從常識中派生出來的社會常識,或者不過是將品德教育正式定為品德課程,因此在制定教育活動目標時往往偏重于社會認知與品德行為的培養。例如:將“參觀百貨商店”的教育目標定為“使幼兒知道百貨商店里的物品各類及名稱,了解幾種主要商品用途”,重視社會認知的教育,忽略了社會情感和行為技能的培養。通過認真的學習與討論,教師們明確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整體教育目標,認識到幼兒情感——社會性發展主要包括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及社會行為技能的發展三個方面,三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
由于社會領域也有其自身的體系,因此我們在制定活動目標時,盡量反映和遵循本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尤其是情感——社會性發展的規律,避免脫節、重復、前后倒置等現象。研究表明: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但自我評價水平低,往往受成人的評價所左右或影響;而中班幼兒的自我評價往往是籠統的、不分化的,是以外部行為為主的評價;只有到了大班,評價能力才逐漸由以自我為中心逐漸過渡到學會相對客觀地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因此,大班是培養幼兒集體榮譽感的最佳時機,而在小班提出此目標則不現實。同時大班在實施此目標前,必須使幼兒的分享、助人、合作等社會行為充分發展,在激發幼兒的自尊心、同情心、羞愧感、責任感等前提下,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回顧大家齊心協力獲得榮譽的過程,這樣才能將激發幼兒集體榮譽感的目標落到實處。
二、目標的針對性
我園地處城區,受本地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與大城市有一定的距離,同時,由于受各班級教育因素的影響,各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不一。只有參照幼兒社會發展水平目標,確定稍高于本班幼兒已有水平的目標等級作為該班的學期目標,讓幼兒“跳一跳,摘果子”,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我們發動教師對本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制定出適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的活動目標。如中一班幼兒的分享水平及一些交往策略明顯高于其他平行班級,但對社會環境的認識略滯后,因此,該班適當提高了幼兒謙讓、助人、合作等社會行為技能要求,稍稍降低了對社會環境認知的等級要求,同時適當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社會認知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幼兒的社會性在新的水平上達到和諧發展。
三、目標的可變性
制定好的目標并非就一成不變,還必須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及兒童的個性差異發生相應的變化。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們的某些觀念也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并且這種變化通過各種途徑影響著幼兒,有些影響對幼兒可能是健康有利的,也有些影響可能是消極有害的。針對社會環境的一些情況,我們在大班設計了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目標是:①培養孩子初步懂得父母工作的艱辛,教育幼兒學會體諒長輩和關心別人;②讓幼兒從小樹立只要辛勤勞動,一定會過上好日子的人生信念和樂觀態度。我們邀請全體家長參加了這次活動,從家長熱烈的掌聲以及激動的表情中,我們知道這次活動的受益者不僅是我們的教育對象。另一方面我們也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適當增刪目標,而且還根據當地的偶發事件,適當調整目標的順序。本市近日內發生了一起奸殺6歲幼女案,一時間全市人心惶惶,家長們紛紛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跟陌生人講話,更不能跟他走,致使幼兒的交往范圍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受到影響。為了與社會大環境相呼應,我們將“小公雞歷險記”調到前面;顒幽繕藶椋孩俳逃變翰灰p易相信別人的話,應學會獨立思考問題;②遇到緊急情況要想辦法機智勇敢地與壞人周旋;③在幼兒園多交好朋友,有了困難會得到幫助。這次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得到家長的一致稱贊,同時,也解除了幼兒交友的心理疙瘩。
四、目標的具體操作性
教育目標定得大而空,在活動實施中無從下手,在每個環節中也無從體現,這是我們遇到的問題之一,如每一次活動都將培養幼兒交往能力列為目標之首,而幼兒究竟學到了哪些交往策略卻無從說起,致使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話。鑒于此,我們采用的“分餅法”和“寶塔法”兩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分餅法”即將大目標分成幾塊小目標,分別安排在幾個月里。如大班:“讓幼兒了解周圍主要的社會機構、社區設施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激發幼兒初步的熱愛勞動者、愛家鄉的情感。”我們把這一目標則分解成:參觀居委會、派出所——了解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們的工作內容,教育幼兒遵守公共規范。通過多次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幼兒愛勞動者、愛家鄉的情感。
“寶塔法”是將大目標分面幾個小等級,經過幾個月的教育,讓幼兒循序漸進,每月上一個“小臺階”,最后提高一級水平。如“發展中班幼兒班交往能力”可分解為:①讓幼兒懂得對主人或客人的禮節,會使用準確的禮貌用語,愉快主動地與成人或同伴交談;②自己有了困難實在無法解決,可向成人或同伴求助,知道別人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地去關心幫助他;③通過培養幼兒的分享、謙讓等利他性行為,教會幼兒一些交往規則,使他們學會自己解決交往過程的矛盾與沖突,提高交往質量等等;顒幽繕酥贫ǖ迷骄唧w,也越有利于實施過程中將目標再解剖成幾個層次,層層深入,使幼兒順利地達到活動目標。
由于我園在社會領域課程實施過程中,合理制定出符合本地兒童及兒童生長于其中的社會的合理性和促進性的教育目標,并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創造性地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方法手段,并注重家園結合,使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幼兒社會化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
2、學前教育
【幼兒園社會領域目標制定的原則】相關文章:
• 當前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建議
• 淺談幼兒園常規教學管理
• 幼兒教育發展問題及措施
• 淺談有效整合農村幼兒園晨間活動資源
• 利用“圖譜”指導幼兒園仿編兒歌
• 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場景的構建
• 幼兒園開展 養成教育淺析
• 幼兒園數學教學如何實現快樂學習
• 淺析幼兒園公開課異化
• 幼兒園室內外環境設計研究
• 淺談美術教育活動在幼兒園如何開展
• 如何在幼兒園滲透陽明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