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社會民眾對優質幼教的需求日益增強,一些品質高、歷史悠久的品牌幼兒園紛紛辦起了分園。一時間,名園遍地開花,總園、分園、直營園、加盟園、連鎖園、掛牌園……真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然而由此也引發了許多問題,讓人困惑不解。
什么是人們心目中的品牌幼兒園?
正如“老字號”“百年老店”一樣,品牌幼兒園之所以多年以來為社會所接納和信任,與其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鮮明辦學理念、始終如一的辦學品質、賓至如歸的周到服務分不開。無數個讓家長記憶猶新、贊不絕口的美好回憶,無數個讓同行刮目相看的特色活動,無數個由稚嫩兒童成長為社會棟梁的成功案例,共同構成了人們對品牌幼兒園的詮釋。
品牌幼兒園辦學規模擴大之后,質量是否會摻水?
品牌幼兒園在幾十年的發展長河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師資,形成了合理的管理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老百姓對優質幼教的需求不斷提高,品牌幼兒園如果能夠吸引或者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在規模上尋求發展,是一條可行的路。品牌幼兒園適時適量的發展為其發揮管理和品牌潛力搭建了廣闊的平臺,也為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機遇。品牌幼兒園開辦新園,只要遵循教育規律,嚴格遵循品牌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做好資源整合和師資培訓等工作,不盲目擴張規模。質量不會被摻水。
冠以“品牌幼兒園”的新辦幼兒園是否具有與品牌相一致的內涵?
一所新辦幼兒園要在短時間內做成“品牌幼兒園”,是要付出艱苦努力的。它需要同時擁有“品牌幼兒園”的外殼與內涵。外殼很容易做到,而內涵的建設就需要實實在在地從老園借力了。例如:新辦園要實現高起點的品質化管理,就需要直接獲得品牌幼兒園的管理輸出;要迅速擁有與品牌幼兒園相一致的保教水平,就需要從品牌幼兒園吸納保教骨干;要實現高起點發展,就需要沿襲品牌幼兒園成熟的課程體系……此外,新園發展定位、崗位設置、教玩具的配備、甚至教職工的收入等都需要汲取品牌幼兒園的經驗。僅僅擁有“品牌幼兒園”外殼,但是不追求相同的內涵,必將因為名不副實,而被社會淘汰。
如何將一所幼兒園的品牌效應,發揚光大到其麾下的新幼兒園之中?
調整管理思路
一所幼兒園的管理不同于集團幼兒園的整合管理。后者需要著重研究和發揮的是集團軍作戰的優勢。管理層需要提高駕馭全局的宏觀調控能力,通過政策導向進行各幼兒園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優勢互補,最終促進各幼兒園的協調均衡發展。
抓好兩支隊伍
高品質的管理隊伍――編制集團幼兒園統一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規范,引領各幼兒園嚴格執行規范,推動各幼兒園均衡發展。
高品質教師隊伍――總結品牌幼兒園多年實踐、研究的保教成果,匯編經典課程。通過不斷的培訓以及持續的研究,引領各幼兒園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培養一批骨干教師與實踐專家。
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品牌幼兒園規模化辦學。可以產生兩方面的效益:一是經濟效益,二是社會效益。社會效益主要指幼兒園的辦學質量高所帶來的良好社會信譽。而經濟效益既取決于幼兒園經營水平的高低,也受益于其社會效益。
幼兒園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突出其姓“教”的本質特征,既向“錢”看,又不“唯利是圖”,做到管理與經營的協調發展。
扎實抓好日常保教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將對他們一生發展有著無限的益處。學前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們獲得一些知識技能,更重要的就是為孩子的將來奠定“生存的基礎”“做人的基礎”“做事的基礎”。即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有人將幼兒教育行業類比為穿黑衣服――特別耐臟,沒有升學率,沒有考試,你有沒有把孩子教好。人家一時看不出來。然而無論是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還是可持續發展的優良課程,最終會受到社會和家長的檢驗。
幼教存在于社會大背景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辦學形式、管理策略、經費運作都會改變,然而,千變萬變,保持和發展品質教育的內涵不會改變。優勝劣汰,高品質幼教注定將贏到最后!
【幼兒園規模化辦園的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孩子也有壓力
• 學前教育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探析
•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
• 淺談幼兒園體驗式禮儀教育
•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教學經驗論
• 幼兒園音樂教學課之我見
• 幼兒園京劇教學探討
• 集團幼兒園個性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 幼兒園素質教育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
• 幼兒園美術活動與創新探討
• 農村幼兒園良好師幼關系構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