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能夠對幼兒實施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對于大班幼兒,故事還能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詞匯,對于語言能力的綜合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是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運用適宜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表達想法,從而實現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大班 語言 故事教學
愛聽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大班幼兒正處于與小班幼兒銜接的關鍵階段,許多故事都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于教師而言,如何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大班語言故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把握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選擇適宜故事
《綱要》中明確指出大班語言領域故事與童話方面的關鍵經驗是:接觸多種題材和形式的優秀故事、童話,樂于欣賞、講述作品的內容,感受和體會情節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變化,作者所具有的豐富想象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幼兒樂于復述、講述和表演故事與童話。另外,從故事長度來看,用于課堂教學的故事不宜太長,因為幼兒在聽故事時正處于緊張興奮的狀態,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有限,大班幼兒也不過只有15分鐘左右,太長的故事會使幼兒疲倦,失去聽的興奮。只有情節突出的故事孩子才會喜歡,正如英國教育學家安德普?萊特所說,大段的描述是運用故事教學所忌諱的,于故事教學的故事尤其如此。
因此,針對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我們在選材時,要注意選擇主題鮮明;情節曲折、起伏;能刻畫一定心理活動的故事,特別要側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征。如故事《等明天》《白雪公主》《老狼整容》《猜猜我有多愛你》《金雞冠的公雞》《胖嫂》《小熊請》等。
二、認真分析故事,做好經驗準備
教師在選擇好故事以后,應全面分析故事,找出影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關鍵詞和句,并對幼兒進行前期經驗的豐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名詞、動詞已經不再難以理解,難點則是對形容詞的把握和體會,如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黑黝黝、高聳聳、急騰騰,幼兒初次接觸,不易理解,活動前,則可借助高山、河流的圖片幫助幼兒熟悉、理解這些形容詞,為幼兒順利傾聽、理解故事做好鋪墊;再如,故事《等明天》中有一句話“難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說的明天嗎?”孩子很難理解這句話,因此,在活動前,我向幼兒介紹“昨天”“今天”“明天”是三個好朋友,并與幼兒玩游戲“猜猜這是誰?”在游戲中幼兒很好地理解了這三個詞的關系,在傾聽故事時,也能輕松理解這句話。
三、圍繞核心價值,設計故事教學
活動的設計是故事教學的關鍵,語言教學環境下的“聽故事”不同于作為娛樂消遣的“聽故事”,后者主要是用于“聽”或“樂”,除了這些別無其他的目的;而前者主要是“寓教于樂”“教”才是目的,圍繞故事所展開的各項活動是達成“教”這一目的的途徑。
首先應明確故事教學的核心價值:傾聽―理解―表達。教師應把握好核心價值來組織設計故事教學。
1.傾聽
傾聽是幼兒接觸、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徑,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幼兒有效注意力的時間,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引發幼兒的傾聽欲望。一棵大樹、一座房子,幾件簡單的道具就能營造出森林等與故事有關的情境,便可將幼兒帶入故事中。在傾聽故事前,教師還可以提一個問題,讓幼兒有目的傾聽,提高傾聽的目的性。如在執教故事教學《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用小兔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聽故事的欲望,并且提問:“小兔要上床睡覺了,它問了兔爸爸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是什么問題嗎?”由問題順利過渡到第一遍傾聽,孩子們帶著問題、帶著疑惑,聽故事的欲望更加強烈了。
另外,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教師要正確、恰當的使用教具。第一遍傾聽,教師可借助故事中主要形象,如《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小兔子、《老狼整容》中的老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在第二遍傾聽時,教師則可利用反映故事的大背景圖及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圖片,讓幼兒整體感受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在第三遍傾聽時,教師變換可操作的拉線教具、插入式教具。每一次傾聽,教師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感受,讓幼兒每一遍傾聽都有新鮮感,情緒高漲。
此外,幼兒在第一遍傾聽故事時,教師最好采取自己講述的方式,利用語調、表情感染幼兒;在講述時,教師還可以做相應的動作,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2.理解
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得到相關經驗的提升,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應明確每個問題的提問目的,做到問題要有針對性、遞進性、個體差異性。第一遍傾聽后,教師可根據故事的名稱、人物角色進行提問;在第二遍傾聽后,教師可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并且注意追問,提升問題的遞進性。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提問簡單、直接的問題,幫助幼兒梳理信心;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利用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提煉。活動前詞匯的豐富、適當故事中難以理解的詞匯都可為幼兒理解故事掃除障礙。
3.表達
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為幼兒設計表達活動。對于大班語言故事教學,往往會涉及到一些社會性目標,因此教師可讓幼兒結合自身感受和經驗,談一談“如果你是××,你會怎么做?”、“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等。若以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作為目標,教師則可為幼兒準備頭飾,創設情境,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復述語句。教師還可以用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表演區進行故事表演,從而理解、表現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復述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如《小熊請客》。
總之,幼兒園大班故事教學,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遵循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傾聽、理解、表達中得到語言的發展。
(作者單位:162850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民族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語言故事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之我見
• 淺析幼兒園公開課異化
• 幼兒園業務管理的“三改”等
• 談談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 我要上幼兒園
• 開展幼兒園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 芻議市場經濟下幼兒園管理策略
• 民辦幼兒園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整合
• 幼兒園“小主人”教育的涵義及其實施
• 聚焦有序的幼兒園生活
• 引導家長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