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學生減負,孩子的基礎教育不就完了嗎?咱們孩子不就連這點兒優勢都沒有了嗎?為啥要去效仿美國玩一樣的教育呢?事實上,美國的基礎教育還真沒咱想的那么稀松。
美國人不會算算術,可是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當眾演講, 以至于成年之后, 很多美國人上了臺就口若懸河。
德克薩斯州某市一小學的墻上、門上,處處都寫著斯蒂芬?柯維“七個好習慣”的標語。這個小學,從開學第一天起,就試圖讓學生接觸被中國經理人慢慢熟悉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優先”“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等。連學校里的道路,都分別以這七個好習慣命名。開學第一天,孩子帶回來的作業,就是告知家長學習這七個好習慣是學生的任務之一。他們從小用“高效能人員的七個好習慣”之類的品格或者習慣教育來教育孩子, 而同樣的話題,中國三四十歲的經理們在企業管理培訓的課堂上,試圖用一兩天的時間來學。到底誰會真正把這些好習慣根深蒂固地刻進腦子里? 答案不言而喻。我們在哪方面花時間花心思,就必然在哪方面出色。問題恰恰在這里,到底應該怎樣評估我們的課程設計,分辨出什么是孩子真正所需?
美國人的閱讀教學極其發達。我家的倆孩子長在美國,都是在幼兒園期間,突然一下出現了“大躍進” 般的進步,從剛認識幾個字母,到突然會捧著書自己讀了?這個飛躍是如何實現的? 除了英文作為字母文字自身的優勢之外,這和教學心理學的應用也有關系。比如在幼兒園和一年級階段,我孩子帶回來的“作業”,上面老師只讓孩子寫,不去修改錯誤的拼寫。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小孩子這時候更需要鼓勵。在拼寫這些方面容錯,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兒童的創意和潛能。如果每寫錯一個字都被修理一頓,孩子的學習心理,將會受到多大的打擊?帶著畏懼心理去識字讀書,效果也大打折扣。很多孩子的厭學心理,是被老師給訓出來被家長給罵出來的。
當我們說起美國基礎教育如何爛的時候,我們在討論“基礎”或“基本功”的時候,我們是拿我們的長處,比如背算術口訣表的能力,去作狹隘的衡量。我們并沒有對全部培養的知識、能力、態度,分門別類,逐一對照衡量,從而作出更為合理的分辨。
如果分項比拼的話,我發現美國人的基礎教育過硬的地方真是很多。如上所述,在閱讀的起點教學上,美國中小學生遠超過了中國中小學生。不僅閱讀上手上美國更快一些,在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上,中國小學生嚴重營養不良――過于依靠教材教輔材料。在我們為上魯迅還是下魯迅篇章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美國的小學生正一部部的厚書(包括各種名著)在啃。學校嚴格要求每天晚上20分鐘讀閑書,暑假期間,家長提著袋子從公共圖書館借大量圖書回家給孩子看。中國小學教材內容很幼稚,小貓釣魚之類內容不少,好像孩子心智上無法長大,以至于到了八九歲,還只能吃智力上的嬰兒米粉。中國學生在應試的壓力下,閱讀被學校被商家被家長圍剿,讀書甚少,見識狹隘,讓人擔憂。
【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很硬】相關文章:
• 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歷史與現狀
• 淺談幼兒園小班社會教育
• 幼兒園語言教學生活化之我見
• 幼兒園智慧校園應用與研究
• 加強幼兒教育培訓機構內部控制的思路
• 關于幼兒園園長對幼兒園人文管理的探討
• 如何構建新型幼兒園的管理模式
• 幼兒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策略
• 淺談幼兒園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策略探微
• 德國幼兒園的“森林時間”
• 幼兒園小場地區域游戲活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