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媽媽的也會經歷很多個第一次。壞壞升入小班后,幼兒園每個月的日常安排中就多了一項“家長開放日”活動,我也沾了壞壞的光,第一次體驗了一番幼兒園的日常生活。
這次開放的時間是當天下午的3:00-5:30,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讓我感受頗深。除了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豐富多彩的生活外,也真正理解了老師帶孩子的不易和辛苦,體會了天下父母愛孩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得出了不少心得體驗――
看看別人家的父母
---爸媽放手,孩子獨立
去參加家長開放日前我就在想,爸媽們看到孩子,一定都會hold不住,包括我在內,肯定多多少少會伸手幫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孩子不好好喝水,會幫他端杯子喂;孩子摔跤了會扶他起來等。可半天下來,讓我意外的是,所有寶寶都很懂事,沒有仗著媽媽在旁就撒嬌依賴。我好幾次想幫壞壞提褲子、系鞋帶,但看著周圍別的父母,還是千辛萬苦地按捺住了。班上穿反鞋的、摔跤的、爭執的孩子滿眼都是,天下父母心,別人都能忍得住,我也千萬不能落后丟臉呀!看來,咱們小三班的爸媽在教育孩子上都很用心,特別是在放手培養孩子獨立性這一點上有著難得的默契,可見這才是育兒的主流趨勢!
總結:孩子的獨立自主需要爸媽配合,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才能有機會展現他的能干。我們幫不了孩子一輩子,惟有幫孩子從小培養一顆勇敢獨立的心。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的地盤讓他自己做主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玩洋娃娃的、做售貨員的、去圖書室看書的、分類貼紙的……一開始,我都還能克制地在一旁觀看壞壞堆積木,可當有孩子搗亂或積木倒塌時,我立馬就坐不住了,急切地上前給壞壞指著說這個該怎么玩,那個要放哪兒,甚至伸手去幫孩子。我這么一會兒上來一下,一會兒擺弄一下,壞壞就懵了,最終弄得他六神無主,心情復雜,完全沒有了玩的興趣。可是再看看別家的孩子,積木倒塌了,大笑一通照樣接著砌;貼紙貼歪了,就嘻嘻哈哈地換個玩法,哪個孩子不是樂在其中,原來,結果不是最重要的,獨立玩耍的過程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收獲。
總結:孩子在玩探索游戲時,做媽媽的一定要淡定,千萬別指手畫腳,禁錮了孩子想像力的飛馳。在游戲的世界里,孩子才是主角,且讓他們玩他們的,我們欣賞我們的,才能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激靈火花。
看看自己家的孩子
---既要找到缺點,更要挖掘優點
開放日那天,壞壞注意力總是不集中,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看看,還不時舉手插嘴,打斷老師的講話,我覺得很丟臉。課間休息時,我不斷對他喋喋不休:“上課要集中精力,你剛才表現不好媽媽都看到了……”
過后,我和其他媽媽討論孩子的表現,言語中或多或少流露出無奈,多么希望壞壞也能乖巧聽話,老實本分。沒想到,另一位媽媽對我說:“我多羨慕你家壞壞呀,上課那么積極主動,我家小寶就像霜打的茄子,耷拉著腦袋,更別提主動舉手發言了!”我愣了,沒想到自己眼中孩子的缺點,卻正是別人眼中的優點!
總結:其實,優缺點正是孩子每一個特性的正反面,就看家長怎么去挖掘和看待。人無完人,孩子也不可能完美無缺,重要的是父母能否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給他以信心和支持,讓孩子糾正缺點,發揚優點!
小貼士
幼兒園的活動最好請爸爸媽媽來參加
這句話并不是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不好,而是對于幼兒園范疇內的親子活動而言,父母更有優勢。比如戶外活動,一般由爸媽來參加的,都會帶孩子踴躍參加;而爺爺奶奶常常會帶孩子排后一點,一來畢竟他們的精力和年輕人有區別,難度大的活動可能身體不允許;二來老人也沒有年輕人這么放得開,有時想積極參與還覺得不好意思,導致孩子玩不盡興。
另外,老人容易溺愛,看到孩子在幼兒園什么都需要自己干,難免產生憐憫之心,看孩子上廁所就跟去幫忙脫褲子,不好好吃飯就趕緊端起碗來喂……有時老師想批評,礙于是老人也不好意思開口。同樣,當看到孩子有什么不足時,老師和父母更容易直接交流,而爺爺奶奶的護犢心理無形中又為溝通增加了一層障礙,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孩子最想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和肯定,有了充分的親子陪伴,童年才會更精彩。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父母還是親自去參加幼兒園開放日的活動,看看孩子在家庭之外的小社會中,是如何尋找定位,站穩腳跟與人交往的吧。
【我參加了幼兒園開放日】相關文章:
• 如何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
• 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 淺談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
• 關于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探討
• 幼兒園區域活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快樂學習在幼兒教育的運用
•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 以人為本在學前教育的價值
• 幼兒園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研究
• 幼兒園,老師最怕孩子穿什么
•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互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