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十分必要。民間工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民族傳統文化環境中識別、了解、認同以及運用民間工藝,還可以喚起兒童最初的文化自覺,培養出具有文化自覺的國民。本研究將探討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民間工藝;幼兒園課程;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279-02
在我國,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貫穿于人們的衣食住行,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真摯的感情和理想信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球化的浪潮波及全球,西方的強勢文化沖擊著各國的文化,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國民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和賞識則成為了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然而個體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和歸屬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從小培養,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十分必要。民間工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既是影響個體衣食住行物態化的生活文化,同時還會以精神化的形式對個體的行為準則、認知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民族傳統文化環境中識別、了解、認同以及運用民間工藝,還可以喚起兒童最初的文化自覺,培養出具有文化自覺的國民。另外,民間工藝是勞動人民對自身生活的創造,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審美性,對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開發幼兒的智力,形成幼兒良好的文化品格和科學態度均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全面啟動,其中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以及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模式。同時,2001年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培養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以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讓他們感受到人類文化的差異性”。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兒園的研究者開始探索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建設,探索將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開發之中。在研究者們的努力下,民間工藝與幼兒園課程的融合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實際操作的范例,但這些研究僅從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看待民間工藝,注重實踐層面的探討,缺少對民間工藝文化特性以及教育價值理論層面的認識;片面強調了幼兒藝術知識的積累、藝術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民間工藝對幼兒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影響。鑒于此,筆者將探討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方案。
課程價值是指課程對于個體和社會的意義,因此,課程的價值可相應的分為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筆者認為將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有著特殊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其社會價值體現為文化的傳承,個體價值體現為教育價值,下面筆者將這對這兩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民間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形象符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濃郁的鄉土味和地域特色容易使人產生精神上的認同和歸屬。然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民間文化的毀損、流失已成了不爭的實事,傳統技藝后繼無人,傳統的民間玩具產地歇業、品種消失,這些不僅會導致文化的枯竭,還會導致民族個性和人性價值的恐慌和失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為民間工藝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了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對于部分學者提出的制度保障、建立博物館等形式來保護民間工藝的措施,筆者認為固然不錯,但文化的接受并不是靜止、被動的,因此筆者認為只有讓個體真心喜歡、欣賞以及認同本土文化才能保證民族傳統藝術薪火相傳。作為年齡最小的群體―幼兒,其最易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因此,要想使個體從小欣賞、認同本土文化,就必須為他們營造本土文化特色的環境,而教育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教育者可以引導兒童與言語、線條、色彩、律動、造型等符號媒介的接觸互動而實現文化的傳遞,這便需幼兒園課程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而民間工藝與幼兒園課程的融合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民間工藝是最優秀的人類文化,是人類文化的積累,蘊含了豐富的教育價值,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民間工藝與幼兒園課程融合,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具體體現如下:
1.民間工藝所蘊含的達觀精神有利于培養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民間工藝中處處表達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體現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管物質多么匱乏,生活多么艱苦,勞動群眾總是真摯歡欣地制作出表達他們理想的作品,可以說,對幸福生活、對真善美的追求是貫徹民間工藝的永恒主題,如民間年畫往往以豐收、快樂、幸福、平安為主題,表達了人們對紅紅火火日子的追求;傳統的中國結編織成左右對稱、首尾相連、無始無終的結飾,象征著生命的連綿不斷,意蘊著平安吉祥,表達了喜慶歡樂、團圓美滿,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幼兒通過與民間藝術的接觸,必然會受到其積極向上、豁達、陽光的精神所感染。
2.民間工藝中所寄予的真摯感情能潤澤幼兒的心靈。情感民間工藝的靈魂,民間工藝則是情感表達的重要媒介,如外婆親手為外孫做的虎頭帽、虎頭鞋則表達了對孩子茁壯成長、無病無災的殷殷希望,母親送給出嫁女兒的福本子則表達了對女兒未來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因此,民間工藝不僅僅是技巧和形式,更體現了民間社會的整體氛圍,人們可通過感知、聯想、理解去領悟其中的“意味”,一旦這種“意味”以適當的方式被幼兒所領會,則必然潤澤幼兒心靈。
3.民間工藝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幼兒樹立合理的科學態度。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處處顯現著“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民間工藝的造物技術與理念充分體現了人對自然尊崇與順應,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應引導幼兒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奧妙與美,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使其初步了解生活與自然的關系。民間藝術正好架起了自然與幼兒之間的橋梁,以其生動活潑的形象使幼兒在與其接觸中不知不覺受到教育,不知不覺受到其中所體現的人與自然觀念的熏陶。 4.民間工藝作為一門裝飾藝術,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民間工藝的裝飾直接源于原始藝術,其造型具有簡練、古樸、概括的特點,其中蘊含了節奏美、對稱美、色彩美、造型美,幼兒通過對民間工藝的欣賞和創造從感官到全身都能體驗到審美愉悅感進而豐富敏銳其審美感。
5.民間工藝的創作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民間工藝是廣大民眾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眾慧心巧工的體現,其造物思維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這與幼兒喜歡想象、不受常規限制的天性是相吻合的,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和思維空間。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心靈”,還能培養孩子“手巧”。民間工藝是純手工地將原始材料加工成成品的過程,充滿了人性的溫度和情感,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雙手會越來越靈活,動作技巧越來越豐富,從而使自己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筆者在探討民間工藝對幼兒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方案。美國教育學家泰勒認為課程的開發包括四個階段,即確定目標,選擇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筆者參照這一理論確立了課程目標,以剪紙為例,認為幼兒園中剪紙課程的目標旨在讓孩子在接觸民間剪紙過程中感受中國文化獨特魅力,激發他們對剪紙藝術的喜愛,并能夠在創作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圍繞這個目標,筆者為幼兒園中班兒童設計出了“有趣的對稱”的活動內容。在活動開始,筆者逐一向幼兒展示蝴蝶、葉子等各種對稱的剪紙圖案,在展示的過程中筆者先將一幅圖的左邊遮擋起來,讓幼兒觀察右邊的圖案,然后又將左邊揭起遮起右邊,讓幼兒繼續仔細觀察,幼兒通過觀察圖片能夠發現圖案的左邊和右邊是相同的。隨后,筆者通過設置問題“左右兩邊一樣的圖形是如何剪出來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動手的欲望。接下來,筆者將剪刀和紙發給幼兒,讓他們開動腦筋,嘗試著剪一剪。通過筆者的引導,孩子的嘗試,中班幼兒發現了將紙折疊可以剪出對稱圖案的方法。最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剪一些自己喜歡的對稱圖案。活動結束后,筆者認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認為基本達到了活動之前設置的目標,同時讓幼兒探索剪出對稱圖案和方法,還鍛煉了兒童的思維,培養了他們探索的精神。
當然,筆者在探索民間工藝與幼兒園課程融合時,絕不僅僅局限于剪紙,筆者還積極探索將陶藝、皮影等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民間工藝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是一個艱難的摸索過程,我們將繼續前行,探索實現民間工藝對幼兒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郭瑋.基于蒙古族文化的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8.
[2]胡鵬.云南民族民間工藝品多媒體庫創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5.
[3]李綸.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的美學特征[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3).
【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 多渠道提升農村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念
• 我不要去幼兒園
• 淺論幼兒園的打擊樂教學
• 幼兒園小班版畫教學初探
• 試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討
• 幼兒園時的淘氣包
• 幼兒園舞蹈教學現狀及改革路徑
• 挖掘本土資源,構建幼兒園課程特色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之我見
• 幼兒園新手教師職業適應的影響因素
• 怎樣指導幼兒園做好親子教育活動
• 淺談幼兒園超前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