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幼兒期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年齡,幼兒的許多想法與現實都有很大的距離,但美術可以使他們把自己的想像、愿望變成可見的作品表達出來。尤其是繪畫更是幼兒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和內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們都愿意,甚至是無意識地用“涂鴉”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這幾乎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繪畫教學過程中也是強調教師與兒童之間的交流,適時適當的進行指導。
美術教育活動主要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幼兒表現觀察到的事物,把自己感知到的和記憶與想象的形象內容,通過造型作業,進行塑造與表現訓練的過程。教師要拋棄過去那種過于注重求同思維的教育思想模式,不斷豐富自己有關創新教育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從而促使幼兒無拘無束的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幼兒美術教學與成人美術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提出作畫要求,比如我們一般作畫要求是先勾線條,再填色彩,而幼兒在填色時會經常將顏色畫出事先勾好的線條,導致畫面顯得不干凈。后來我發現如果讓他們先畫出色塊,最后用較粗、較深的顏色勾出線條,出來的畫面效果會好很多。
美術教育活動中提倡幼兒的自由創作,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創造。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要求教師因人施教,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幼兒創造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于示范,示范必將束縛幼兒的創造思維,而應引導他們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因為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本能。由于幼兒發展的差異性,個別幼兒在教師引導之后仍不能將自己的意愿表現完整,教師應給予關鍵性的幫助,不是全攬全包,而是要不同程度地開發每個幼兒潛在的創造力。 利用編故事和續編故事來發揮想象力和創作力。這是一種提高幼兒創作力很好的教學形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一種有效手段。教師可以提供各種繪畫素材,幼兒通過思維和想象進行再創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方法。
教師引導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評價。教師等幼兒創作結束后可以讓幼兒人人參與評價,積極發表看法。不輕易對任何作品下結論,不指責和夸大其優缺點。孩子們通過大家品評,其自信心、自強精神會逐步增長,他們的創造性會更強,畫畫會更有動力,同時這也是一個提高幼兒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共在的活動,繪畫教學作為兒童自我表達的一種活動更應該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強調兒童的主動參與和主體性的發揮。瑞吉歐的教師從來不會讓兒童圍繞老師既定的目標工作,相反,他們總是極力與兒童的目標保持一致,達到教與學的平衡。因此,我們教師應從一個繪畫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一個兒童繪畫語言的幫助者、引導者、傾聽者、觀察者,體會兒童繪畫的心聲,在與兒童合作和交往中,誘導兒童自發地進行繪畫表現,從而促進他們不斷實現自我的發展。
【美術活動中的教師指導】相關文章:
• 教學真問題主題
• 淺談創造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作用
• 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學習
• 稚筆繪童心--指南背景下線描教學游戲化
• 淺談美術教育的育人功能
• “現場作畫比賽,專家評委指導”帶給我們的啟示
• 教師在美術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 《調色游戲》創新教育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
• 化整為零,在多方互動中評價和欣賞
• 如何開展水粉畫活動
• 幼兒美術教育的想象和幻想
• 美術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