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其他論文

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往事如風
【www.888bfw.com - 幼兒園其他論文】
送走了如潮水一樣涌來接孩子的家長們,又看見保潔老師拿起掃帚、簸箕,一下一下清掃著“戰場”。家長們為小太陽們準備的一些食物、玩具,又給幼兒園留下了一堆的“戰利品”。什么牛奶罐子、喜糖紙頭、玩具盒子,就被孩子無情地扔在了走道里、操場上。每天看著這一讓人皺眉的現象,看著保潔老師無奈的身影,我不禁在思考:陶先生說:“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美化地球、保護環境、綠化家園,這樣的口號是否能從這些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入手,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進行環保教育,從小激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于是,我和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較上了勁,不信孩子生活中的這些廢物不能變寶貝。
  一、收集廢舊材料,萌發環保意識
  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孩子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開展幼兒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事例及環境,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念。而這些,首先要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有了意識才能表現出積極的行為。為此,我們從幼兒生活中經常能碰到的瓶瓶罐罐、紙盒手袋入手,發動幼兒將自己家中、生活中產生廢舊物品收集起來,為幼兒的環保教育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在班級中特意設置了一個大大的回收箱,上面貼有標明每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標記的表格。幼兒有了廢舊材料就帶來放到箱子里,并在自己的名字標記相應的地方用圖畫、標記等形式進行簡單的記錄,定期進行評比。有了這一著,幼兒收集材料的熱情一下子就提高了,經常聽見家長說:“我們的孩子現在看見什么都當寶貝,什么盒子、瓶子都舍不得仍,要帶到幼兒園來……”通過收集廢舊材料,幼兒隨手亂仍廢品的習慣有了明顯的改善,他們總想著要帶到班級來,放到廢物箱里,連幼兒園的廣場都明顯干凈了不少。
  二、整理廢舊材料,豐富環保知識
  陶先生的“社會即學校”學說,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于是,對于收集來的物品,我們定期進行整理、歸類。我們利用環保課與幼兒集體認識、了解一些廢舊材料的質地、制作材料以及它們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并動手制作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對幼兒收集來的物品進行依次分類。再根據廢舊物品的制作材料,如紙質、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鐵制品、鋁制品等,制作相應的標記,進行二次分類。在開始的活動中,幼兒容易將收集來的物品進行混放,漸漸的,幼兒的環保知識逐漸豐富,能夠清楚地了解各種材料的質地,并準確地進行一次、二次分類。甚至有的小朋友從網上了解到電池等是有毒有害的垃圾,還另外制作了一個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箱。通過整理廢舊材料,大大豐富、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就連分類、統計的能力也增長不少。我們不花一分錢,就找到了一條既能豐富孩子孩子環保知識、培養環保習慣,又能拓寬孩子視野、提高技能的活“教具”,而且是隨處可見。
  三、廢品制作手工,培養環保技能
  陶先生強調:“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還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對于收集來的眾多廢舊材料,怎樣才能最大限度讓孩子動手動惱利用起來,充分發揮這些“寶貝”價值、意義?我們的老師頗動了一翻腦筋。我們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手工制作中由老師準備材料的做法,就用收集來的廢舊材料來進行手工制作。如:我們讓幼兒用收集來的牙膏盒、香皂盒等制作交通工具;用雪碧瓶、易拉罐制作火箭、潛水艇;用喜糖的盒子制作宮燈……在我們的環保長廊里,都是我們的孩子用收集來的一次性用品,如快餐盒、紙杯、紙盤等制作而成的。在親子活動中,我們還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來進行手工制作,不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的交流,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技能。幼兒根據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特征,大膽地進行加工、創造,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廢物再利用的樂趣,更培養了變廢為寶的技能。真正做到 “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
  四、宣傳廢物利用,拓寬環保知識
  陶先生的“社會即學校”指出“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對于幼兒收集來的廢物、制作的手工,我們不僅在幼兒園里利用,還將它們推出園門,走入社會。我們開展“我是小小發明家”的活動,讓幼兒向家長、向社會上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介紹自己的小發明、小制作。并在宣傳過程中,在和成人的交流、互動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些幼兒還帶著問題同小伙伴、老師、家長一起來查資料,找答案,拓寬了知識面。而且在宣傳過程中,將環保知識送到社會中去,拓寬了環保宣傳面,讓家長、社會都大開眼界:這些平時不起眼的廢品,到了孩子們手里還有這么大的用處。更有許多家長說:“現在總算知道孩子為什么成天把垃圾當寶了!……”而且通過這樣的活動,更是給孩子一個表達、交流的鍛煉機會,真是機不可失。
  五、利用廢舊材料,養成環保習慣
  人類動作十分之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小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因此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幼兒愛游戲的特點,我們還利用廢舊材料開設了許多游戲區角,并將廢舊材料利用到一日活動中。如利用大雪碧瓶子裝了水走迷宮;利用椰子汁的罐子做啞鈴操。再如在游戲區角中,用吃完的薯片罐子制作娃娃頭,頭發是毛線制作供幼兒玩編辮子;用方便面的碗做小豬的嘴巴喂飯等。孩子們在喜歡的游戲區角中活動,在最喜歡的游戲中玩耍,不僅提高了交往能力,而且在玩中了解了材料在利用的意義,感受了廢物利用的可貴。漸漸的,他們能作到在游戲中自覺愛護玩具,不大聲吵嚷影響別人,不亂丟棄廢舊物品……孩子們漸漸地將自己的認知、情感轉化了一定的行為,從而建立起了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再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自生活,用于生活”。
  這些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是垃圾一堆的瓶瓶罐罐,在孩子的指間卻創造了智慧的火花,環保的幼芽。如果說“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口號對孩子來說太過空洞的話,我們不妨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入手,讓孩子用他靈巧的小手,從這身邊的生活小廢品入手,尋找、挖掘它們的環保教育價值,讓孩子動手感知環保、動手創造環保,因為環保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孩子們的身邊,在孩子們靈巧的手指間。

【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相關文章:

• 幼小銜接四聯動特色活動助成長探討

• 幼兒園開展黨建工作的有效策略

• 幼兒教師團隊建設反思

• 如何有效地進行幼兒園管理

•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創新分析

• 幼兒園財產應慎重處分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如何破?

• 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 如果孩子投訴幼兒園

• 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幼兒操學習能力研究

• 加強幼兒園教學管理的策略淺析

• 送禮,從幼兒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