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各地都在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這一重大社會生活事件自然也進入了幼兒園的視線,有些地方的教師設計、組織了一些活動,以讓幼兒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如讓幼兒聽革命故事、學唱紅色經典歌曲、參觀革命英雄紀念館、到烈士陵園掃墓,等等。從理論上講,把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引入幼兒園課程是好事,但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活動后。我不免思考起來。
幾年前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7月1日那天,一位教師拿了一個蛋糕走進活動室,要幼兒猜猜今天是誰的生日。全班幼兒冥思苦想,就是猜不出。當教師鄭重地告訴幼兒是“黨”的生日時,所有幼兒都不由自主地朝窗外看。在幼兒的經驗里,過生目的一定是人,所以他們期待著這個“具體的人”來請他們一起分享他的生日蛋糕。
我們還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活動室里,孩子們端坐著,教師神情嚴肅地講述著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的故事。剛開始,孩子們還坐得住,可不一會兒。他們就紛紛走神了。從他們迷惘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能理解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而自我犧牲的行為,對董存瑞的勇敢舉動也似懂非懂。在后面的討論中,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下場大雨把火撲滅,以解救英雄;他們也更愿意想可否用其他方式炸碉堡。當教師講述紅軍艱苦奮斗的故事時,他們同樣也是不能理解,頭腦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疑問:皮帶能吃嗎?紅旗真的是英雄的鮮血染紅的嗎?確實,這些故事離幼兒現實生活太遠,他們缺乏相關的認知經驗。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教師在組織這類活動時習慣于把目標定位在道德教育或相關概念的認知上。事實上,紅色文化進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但有些教師常常把目標定得過高。試圖通過幾次紅色文化教育就讓幼兒形成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其次,有些教師存在著教育方法單一甚至不合適的問題。教師在開展這類活動時常用的方式是講故事。其實,綜合運用故事、游戲、情景表演等手段比單純運用一種手段效果要好,它有利于幼兒加深理解,豐富體驗。第三,紅色文化雖然是成人文化,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易被幼兒理解、富有感染力的兒童故事、歌曲等,它們可能更能吸引幼兒,更有教育意義,比如《王小二的故事》等。
事實上,有些幼兒園在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方面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例如,有的幼兒園將戲劇與紅色文化相融合,讓幼兒通過戲劇表演表現他們心目中的英雄,理解英雄不一般的想法和行為,同時獲得道德情感和審美情感的體驗。有的幼兒園利用本園光榮的歷史,結合當年的食品、用品、玩具、游戲等。讓如今的幼兒重溫、體驗那個特定年代的兒童生活,在增長幼兒相關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他們對幼兒園的歸屬感。還有的幼兒園設計、組織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主題活動,創設有利于互動的環境,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學習關愛、學習感恩,懂得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為幼兒愛祖國情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當然,每所幼兒園的情況不一樣,資源也不一樣。不同的幼兒園在選擇紅色文化作為教育內容時,目標、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的道德成長伴隨人的一生。我們在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時,不應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因此,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兒童。不斷探索適合幼兒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防止陷入成人思維、形式主義的誤區。
【如何讓紅色文化走進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效能期待”略析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
• 學前教育發展問題與對策
• 幼兒園角色游戲材料投放誤區及路徑
• 讓"鍋莊"走進幼兒園
• 幼兒園互動式區域游戲環境的研究
• 幼兒園教研組織策略反思
• 探析幼兒園園長管理的創新藝術
•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專業性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探究
• 幼兒園,藝術教育進行時
•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