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的重要作用,生活中很多人會將科學與幼兒分開,其實不然,在我們身邊可以發現學齡兒童正以不同于成人的方式在接觸科學,幼兒的動作、語言表達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都在傳遞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與探索。
【關鍵詞】科學教育 教學方法 科學發現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6-0136-02
幼兒從出生就開始探索他們所處的世界,他們運用各種感官來獲取有關客觀世界的各種信息,然而科學卻是較晚進入幼兒園課程領域的。1924年,陳鶴琴先生在《現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孩子與環境的接觸太少,在游戲室的時間太多”,并提到“我們的主張幼稚園之課程,可以用自然、社會為中心”。從此“自然”就作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課程出現在我國學前兒童教育體系中。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說:“科學應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從孩子開始。”終身教育的研究表明,生命的最初幾年對以后教育過程的成功非常重要,它是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雖然不可能直接培養出兒童科學家,但是科學教育越普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越濃厚,潛力開發就越有效,最終保證幼兒認知、情感、態度、有關技能的協調發展。
教育部2001年7月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分別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情感和態度教育目標三個方面明確提出科學教育的五個目標:①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③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④能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的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⑤愛護動植物、關注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下面筆者將從兩方面談一談對學齡兒童科學教育的理解: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分解
幼兒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世界里,他們通過感官了解和認識自我與周圍世界;通過科技媒介了解他們不可直接接觸的事物,這就使得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大,在幼兒課程中,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主要有:①自然資源與自然現象。認識一些動植物,特別是與幼兒生活相近的,也可以是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動植物的外部特征、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知道動植物是有生命的,也像人類一樣需要水、空氣和食物維持生命;初步了解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的鏈條關系;感知和了解與幼兒生活相近的自然現象,如日月星辰、冰川河流、四季交替、冷熱等,使幼兒認識到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②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科技產品認識、接觸并探索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科技產品如:了解現代家用電器的用途與使用方法;認識各種農業和工業機械,理解它們在工農業中的應用;認識交通、通訊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過了解自然資源與自然現象使幼兒有感知身邊現象的愿望,喜歡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并大膽提問;通過認識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科技產品使幼兒樂意介紹幼兒園、家庭、社會生活中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積極感知各種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教學設計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自然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有:
1.自由發現——觀察
幼兒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自由發現是幼兒完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的觀察和探索,有助于維持幼兒對周圍自然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好奇心,在自由發現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要盡可能的為幼兒提供實物、實景以保證幼兒觀察得到最真實的效果,例如:觀察春天的自然現象,可以帶幼兒到校園、公園等比較開闊的動植物較多的場地,幼兒通過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鼻子去嗅,甚至是用嘴巴去嘗以此來獲得真實的印象。
2.動手操作——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可由教師先演示實驗,幼兒觀察實驗過程、現象、變化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例如幼兒在學習認識指紋形狀的操作實驗中,教師先講解方法,并示范用放大鏡觀察指紋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講解另外幾種方法——用膠帶粘、用橡皮泥、印泥等進行觀察,幼兒自己操作,讓幼兒在有趣味性的活動中生動活潑的進行科學探索。
3.種植與飼養
幼兒在周圍環境中最喜愛的東西莫過于動植物了,在對動植物的觀察中有目的的讓幼兒自己種植一種自己喜愛的蔬菜、花卉,例如春天到了可以讓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種植一種常見的蔬菜,可以是白菜、蘿卜、蒜苗等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這樣既達到了科學教育的目標又增進了親子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期植物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不可代替包辦,應要幼兒自己動手,鼓勵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
4.分 類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分類的方法是指幼兒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征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幼兒對物體分類首先要觀察物品的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征發現物品的共同點是分類的基礎,這有助于幼兒探索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使認識活動類化、簡化,在教學活動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活動采用不同的分類類型。
5.游 戲
科學與游戲之間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統一的,游戲精神一直伴隨著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科學知識的傳播,常見的科學游戲有:配對游戲、接龍游戲、拼圖游戲、看圖識物、看圖辨物游戲等,教師在科學游戲的選擇上一方面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活動性、規則性,還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以保證游戲的開展;另一方面要給幼兒充分活動的機會,師生共同游戲。
當然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如:參觀訪問、討論、提出假設、推論等方法,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傊,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引路人,要不斷鼓勵幼兒探索的勇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施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羅伯特?E?洛克威爾等著.科學發現——幼兒的探究活動之一(廖貽等譯)[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淺析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淺析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 奏響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樂章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師指導研究
• 淺議幼兒園的科學教育
•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初探
•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探析
• 幼兒園科學管理的幾點思考
• 關于幼兒園運用科學管理的思考
• 幼兒園科學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 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