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孩子在整個教育階段的重要部分,幼兒園教學應當將科學教育作為一科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創造良好的科學教育氛圍,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科學材料進行教學,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將科學教育生活化。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奏響樂章
一、幼兒科學教育的內涵與目標
幼兒園科學教育研究的內涵是教育探究的起點。國內外很多學者與教育專家都紛紛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內涵進行了探究與論述。以下是對幼兒教育內涵的綜合表現:(1)引導幼兒發揮創造性的思維,積極主動探究自身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問題,幫助幼兒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2)教導幼兒快樂學習、有效學習。(3)培養幼兒的科學態度、科學素質與科學方法。(4)幼兒教育要培養幼兒在學習中汲取科學素養,教導他們要具有濃厚的科學興趣和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對各種資源能靈活運用。探究周圍環境要運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多發現,多思考,多研究,多創新,互相合作,要有毅力,有耐心,具有好奇心,主動發問,要具有責任心強、不怕困難、誠實謙虛以及堅持自己的觀點、汲取他人的觀點等優良品質。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引導并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身邊的植物、動物、大自然。(2)加強幼兒對各種事物的好奇,讓幼兒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情感,并讓兩者互相結合,這樣對自身素質的發展會起到促進的作用。(3)教導幼兒如何學習、如何獲得新知識,幫助幼兒學會使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習知識。(4)指導幼兒通過對周邊物質世界的觀察,獲得各物質問關系的科學經驗,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二、教育生活化
因為幼兒的心理與生理水平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所以無法正確認知周圍的世界,也不可能憑借邏輯的推導與抽象的符號來認知,他們只能通過他們極少的生活經驗來認知。因此要想引發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興趣,就需要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將科學教育融入生活,讓幼兒對身邊的事物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去關注,去學習。另外如果能夠結合幼兒實際探究的需求,他們會積極主動融入其中。讓幼兒真正感受到探究帶來的體驗,讓他們了解到學習與探究知識對自身的重要意義。要教導幼兒探究科學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現象作為對象,這樣使他們發現生活的精彩,感受世界的神奇,領悟科學無處不在。我們要盡可能提供一定的背景與經驗幫助幼兒了解科學對人們實際生活的意義。
三、挖掘廣闊的科學環境
科學教育的范圍非常廣泛,魚蟲鳥獸、風雨雷電、倒影、沉浮等等自然現象都可以作為幼兒在進行科學教育的素材。針對不同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不同的個性愛好來選擇。教師要主動挖掘科學環境的領域,帶領幼兒走人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自然環境,讓幼兒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各種奇思妙想的科學魔力。不同的季節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身心活動。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帶領幼兒去賞花、聞花;在秋天豐收的日子里,可以帶領幼兒去欣賞沉甸甸的水果,采摘,品嘗……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感受每一塊土地、每一片森林、每一方池水以及每一座山坡,把它們作為幼兒的娛樂場所,才能讓幼兒體驗到真實的美麗,這樣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也有一定的幫助,并使他們產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這將把探究與快樂結合在一起,幼兒從中學到了無法在室內感受到的科學境界。
四、創設互動的科學環境
在培養幼兒科學思想的教育階段應當重視手工制作。幼兒階段的孩子比較活潑,心靈比較純潔,正是大好的學習階段。讓幼兒自己親手操作材料,總比運用裝飾性、擺飾性的材料要好得多。因此,創設互動的科學環境有利于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1 利用材料與幼兒互動
每一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學習經驗都不盡相同。針對不同幼兒的知識需求、不同的問題,讓家長與幼兒相互合作,并將幼兒想知道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教師再針對幼兒不同的問題制訂不同的解決方案。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使用性強、操作性強、牢固安全的材料給孩子動手操作,幼兒可以自由發揮各種想法完成手工制作,并做出與自己想法相符的作品來。這樣,幼兒對科學學習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新的問題將不斷生成。教師才能與幼兒更好地相互合作。
2 要促進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應當有充足的材料提供
幼兒從小就喜歡模仿事物,具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家長和教師應當積極與幼兒相互配合,不能輕易泯滅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幼兒在對別人的東西有好感時,應當提供多份同種材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進行自我創作。這樣不僅避免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發生爭執,而且還能提高幼兒對自我探索能力的提高。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協調很重要。教師可以準備充足的材料給幼兒創作,相互學習,汲取他人不同的觀點,使思維變得多樣化,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共同提高學習能力,并能體現多種不同的材料價值。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事物與問題供人們探究。好奇心對于幼兒來說是一件寶貴的東西,教師要與幼兒共同發現、共同捕捉生活中的神奇靈感,引導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盡情地自我創作。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科學環境進行學習,才能更多地獲得科學知識,更好地掌握科學技能。教師在此期間,可以根據教學本身以及教學目標的特點,構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創作的科學環境,并同時引導幼兒、支持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在良好的環境中,幼兒能力將會更快地提高,將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這個國際化、信息化的時代,在這個到處充滿著挑戰與機遇的社會里,要求公民具備一定的技術與科學素養。因此,就更要重視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金婷.奏響科學交響樂.讀與寫雜志[J],2012(2>.
[2]龐亞飛.淺析當今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問題與對策.中國科教創新導刊[J],2012(3).
[3]徐秋紅.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科學環境.科學大眾與科學教育[J],2012(5).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機關幼兒園)
【奏響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樂章】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制訂科學營養食譜
• 創設良好環境,有效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
• 如何科學化幼兒園管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淺析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
• 幼兒園膳食營養科學化管理的研究
• 論幼兒園男孩的科學保教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研究
• 淺論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
• 幼兒園整合式科學教育活動類型
• 科學實驗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性
• 以人為本 科學管理 推進幼兒園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