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強調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活動是當前幼教改革的重要體現,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材料和多種方式來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因而,幼兒容易接受和喜愛。在美術活動中,只有充分發展幼兒的主體性,才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探索求知精神,開發潛能。
關鍵詞:主體性 保留 解放
大部分的幼兒的天性都喜歡繪畫,當他一拿起筆時,都會信手在紙上或書上隨意地、自由地涂抹出自己出色的創作。這些出色的表現,絕非是成人的慫恿,而是來自于童心的興趣與行為快感的滿足。他們在繪畫中體現自我的無意或有意識的感受和體驗,完全來自幼兒的天性。遵從幼兒的這一種天性,美術教育就不能是美術技巧常識的灌輸。我們不能以成人的審美觀來指導幼兒該如何去畫,而應該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享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并充分享受繪畫的樂趣、繪畫的自由和繪畫的成功。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活動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尤其只在美術教學中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畫面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創作,使幼兒全面發展。因此,面對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到創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創作活動,自主地探索獲得知識。
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于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于樂,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多媒體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燈》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燈的圖片,并布置了《花燈展》環境,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花燈發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花燈中來。由于每個幼兒對花燈都有一些初步的認識,所以在作畫中,非常自如,積極主動,想象力也非常豐富。
二、解放幼兒的頭腦,引導幼兒主動思索。
幼兒期的孩子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是充滿了創造性。而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更是我們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為此,在美工活動中,我們以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為鋪墊,通過深入淺出地旁敲側擊,解放幼兒的頭腦,讓幼兒主動思索,積極想象。俗話說的好: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作為教師,不僅要獨具慧眼,珍視孩子的奇思妙想,更要挖掘教材,鼓勵孩子將各種奇思妙想表露出來。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鞋子》中,圍繞著"你設計的鞋子和別人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小動物們可以用鞋子來做什么呢"等等這些問題讓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有的幼兒創作了"會跑的鞋子",在孩子們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也不斷積累著知識和經驗,在操作中,孩子們大膽地想象,創作了"會跳舞的鞋子"、"不會壞的鞋子"等等,想象借助著知識的力量張開了翅膀,帶領孩子在創造的天空中遨游。
(二)適時鼓勵孩子的與眾不同。
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我們決不能以像或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因此,在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我嘗試了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肯定幼兒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我先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帶著疑問,孩子們嘗試用不同的墨鏡看太陽,發現不同的墨鏡可以看到不同顏色的太陽,從而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孩子了解、嘗試了以后,我及時地加以肯定,就會發現孩子們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我又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這時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想象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通過提問,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更加擴張。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夸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象意識,鼓勵孩子有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
三、保留語言空白,解放幼兒的嘴巴。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對于幼兒來說,美術活動中的語言伴隨尤其重要,它可以作為幼兒活動主動程度的一個標志,也是成人了解幼兒美術創作意圖及內心世界的直接途徑。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在美術活動中適當保留語言空白,解放幼兒的嘴巴,為幼兒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
(一)活動前,用"說"來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幼兒的觀察力有著年齡的局限性,他們往往忽視細節。讓幼兒在活動前充分地說,有利于幫助幼兒細心觀察、全面了解美術創作的對象、加深感受、豐富感性經驗,也有利于增加幼兒對所要進行的美術活動的興趣。比如:中班創作活動《創意拼貼畫》,活動一開始,幼兒就圍繞著一堆材料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我要用毛線做小羊身上軟軟的毛。""一根根的毛線拼起來像菊花,我要用毛線做菊花。"孩子們各抒己見,豐富的想象激活了他們頭腦中的鮮活表象,對即將進行的美工活動也充滿了期盼。
(二)活動中,用"說"來豐富幼兒的作品。
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在專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時,常伴隨著自言自語,這時教師硬要讓孩子閉上嘴巴專心作畫,那就會挫傷他們繪畫的積極性,干擾他們的操作;相反,如果老師創設寬松、自由的氛圍,讓幼兒放心地邊畫邊說,就能激發他們繪畫的興趣,使他們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同樣以《創意拼貼畫》為例,在幼兒操作時,我們允許孩子邊操作邊說。這時,有的孩子說"去年秋游我在動物園看見秋天不但有菊花,還有一串紅,我要做一朵一串紅。"有的說:"一串紅要一簇簇的好看,要多做點。"……邊說邊操作,邊操作邊說,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時,教師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讓孩子在充分的自我表達中豐富自己的作品。
(三)活動后,用"說"來培養幼兒作品賞析的能力。
幼兒的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往往比我們成人看到的更深入更豐富,因而"活動后的說"有助于我們了解幼兒的作品,而且,幼兒通過相互間或與老師間的對話、交流、討論等,既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也了解了別人的感受;既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傾聽習慣;同時,他們在相互學習中也提高了賞析作品的能力。如《創意拼貼畫》活動結束后,孩子們拿著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聚在一起,介紹著自己富有創意的拼貼畫,原先那些抽象的拼貼內容在孩子們生動地介紹下立刻鮮活起來,贏得了陣陣贊嘆。孩子們享受著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所帶來的樂趣,在欣賞和評價的過程中提高評價能力,產生自我滿足感、成功感,促進了社會性和主體性的發展。
四、保留操作空白,解放幼兒的雙手。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凡是幼兒能動手操作、需實踐體驗的,我們都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用行動來表現。為此,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適當保留了操作空白,解放幼兒的雙手,讓孩子在與材料、環境的互動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具體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第一,提供材料讓幼兒主動操作。
為幼兒提供材料與作品,是他們主動操作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過程。在我們的美工區里有許多的"寶貝",如廢舊的圖書、小紙碟、皺紋紙、膠水、剪刀、油畫棒、彩紙……一應俱全,孩子們只要有興趣,隨時可以去自由擺弄這些材料:做一本小人書、一個小掛件;折只金魚;設計一張明信片……一系列的自由操作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美術技能。幼兒在這個積極投入、參與的過程中,其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第二,良好的環境創設讓幼兒體驗創作。
活動室是幼兒的創作工作室,我們主張讓孩子成為活動室環境布置的小主人。在這里,我們有足夠的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讓幼兒將自己的建議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共同為環境創設出謀劃策。在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幼兒園的環境是屬于他們的,在這里,整個活動室從屋頂到墻壁都洋溢著孩子們的氣息:那一張張動物折紙、一幅幅撕貼畫、抽象畫都來自幼兒靈巧的雙手。在這種主人翁精神的激勵下,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得到發展,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主動性增強了,學習的效果也日見成效。
每一位成長中的幼兒就像一棵棵小樹苗,期待我們用愛心去澆灌。美術活動就像一快肥沃的泥土,以最自然、最親切的方法讓他們不斷地吸取營養,為以后的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所要做的,是在幼兒努力于獨立掌握某種經驗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提供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和道具,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始終如一的讓他們成為活動中積極的探索者,并且發揮者能動的作用。我們應當學會保持幼兒的獨立價值,不使其屈從于權威,或被動的接受知識。我們的教育就是在解放幼兒與生俱來的大膽好奇心的同時,使幼兒們能得到人格全面的自然發展,以良好、健康、富于個性的心態去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江蘇教育出版社
2、《青年科學》 2009年11期 《淺談幼兒美術活動中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 楊亞博
【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主體性】相關文章:
上一篇:活教育與幼兒園紙藝
下一篇:幼兒美術教育的想象和幻想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