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通過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安排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以教師兒童化的語言,以及為幼兒提供各種作畫材料等發展創造性思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文學滲入,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通過多看、多想、多講、多畫,為幼兒提供創作小天地等方法,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其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一、教師語言兒童化、富有童趣
上課時,面對一張張稚嫩的小臉,老師應該用最好聽的聲音對幼兒說話,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跟孩子交流。如果老師用些孩子聽不懂的專業術語來給孩子們講解知識,那么,孩子當然不會對這種缺乏童趣的語言感興趣。當然孩子們也就不會積極的去配合老師了。比如《美麗的小花》這節課,孩子們涂顏色時,我發現有個孩子沒有涂勻,有的地方空著,于是,我就用故事性的語言對他說:“你給小花畫的衣服怎么破了?下雨好冷啊!”孩子聽了馬上把小花的衣服補好了。還有個孩子不小心把紙涂破了,他告訴老師:“是我小心把小花衣服弄破的。”“不要緊,老師幫它補好。” 有個孩子只畫了一朵小花就不想畫了,于是,我問:“咦,這朵小花怎么自己在這里,連個朋友也沒有,快幫他找個朋友吧。”孩子聽了馬上動起了畫筆。再比如學習對比色時,老師是這樣告訴孩子的:“你們看,紅色與黃色是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很漂亮。”接著就有孩子告訴我:“我看著黃色和綠色也是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很好看。”
因此,老師應該用兒童化的語言跟孩子交流,進行繪畫指導。這樣不但孩子對這節課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會掌握得更輕松、更牢固,從而才能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二、教學內容及畫種多樣化
(一)繪畫
通過各種不同的繪畫工具、特別的材料及表現技法,來激發幼兒繪畫興趣。比如:長形畫、棉簽畫、印章畫、刮畫、染紙畫、蠟筆水彩畫、水粉畫、砂紙畫等。
(二)作品欣賞
幼兒通過欣賞貼近生活經驗的各種名家及同伴的趣味美術作品,從而提高對美的觀察力、感受力、初步的評價美術作品能力,從而達到再創造。
二、創設情境,文學滲入,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節控制者,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幼兒感知,使其能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讓其思緒隨著故事線索走,從而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一個故事或者一首兒歌、詩歌來調動幼兒的興趣,引導他們根據聽到的內容設計一個畫面,這樣不僅對文字有深入的了解,也會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培養。 如《小怪物上學記》,老師給孩子們講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對小怪物的文字描述很細,于是,故事講完后,老師并未做任何示范,只是讓幼兒依靠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來想象著作畫。這樣可以讓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培養。
三、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1、多看、多想,即多欣賞作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潛能
引導幼兒欣賞一些名家的作品或是一些優秀的幼兒作品,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潛能。
(1)欣賞優秀的幼兒作品
幼兒的繪畫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的做法: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
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象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后,教師可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不是讓幼兒單純去模仿,而是讓他們從同伴作品中學到好的地方,并經過自己的再創造,創作出自己的優秀作品。
2、多練
一種題材的畫可以變換著方式,讓幼兒進行多次創作,每次提的要求都要比前一次略高一點,讓幼兒的每次再創造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樣也不至于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練習多了,也就摸到了規律和竅門。比如前段時間進行的長形畫,開始幼兒的最初創作,畫出本身高長形畫的作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孩子們又創作出了疊加而成的長形畫,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第三次創作,孩子們創作出的疊加而成的長形畫以及運動而成的長形畫占得越來越多。當再讓他們在更細的紙上創作長形畫時,孩子就可以吸取前面幾次創作積累的經驗來進行再創作了。
另外,還要鼓勵幼兒自由創造,讓每個幼兒都有從自己創造中得到正面反饋的機會,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強。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教給孩子有趣的東西,讓孩子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讓其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托班水粉繪畫興趣培養之我見】相關文章:
下一篇: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