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說:“真正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要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還要能使幼兒持之以恒”。本文從宏觀角度闡述了意義化主題活動對幼兒發展所起的重要意義及其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并結合目前各幼兒園實施主題活動中的弊端,分析說明了意義化主題活動的特征、來源、及其產生發展的過程。最后用自己在實踐中的實例進一步闡述,以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關鍵詞: 意義化; 特征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11-12)-0121-01
受綜合課程觀、瑞吉歐思想的影響及《綱要》的指導,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正在幼兒園如荼如火地開展起來。其內容豐富多彩、容納百川、概括所有。形式也多種多樣、百花齊放。然而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避開花哨的表現形式。我以為幼兒園主題活動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一定要力求主題活動的意義化。只有意義化的主題活動才算是有效的、成功的。主題教育活動意義化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是讓幼兒從事有意義的活動。幼兒通過活動達到的學習比脫離背景、單純,在大人指導下的活動更深入更豐富。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莉蓮?凱茨說:“真正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要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還要能使幼兒持之以恒”。該活動要能讓幼兒適度地應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不怕遭遇困難的事物,使幼兒熱情參與、在活動中主動動腦筋去思考,有比較復雜的觀擦、操作、探索、思考、和理解的過程。
一、意義化主題活動的產生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和發現對幼兒有意義的人、事物,來確定或師生共建主題。
2.主題的產生和導入可以是教師導向的學習活動,同伴間互動而發的學習愿望;也可以是與生活經驗相吻合而產生的學習需要或情景所激發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一顆敏感的心來聆聽、發現、和追隨孩子的學習興趣、捕捉教育契機、促進孩子意義化的主題活動的產生。
二、生成意義化主題活動的特征
1.孩子關注:這個主題一定要從孩子之中來的。是孩子關心和注重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能否成為大家的問題、能否激起大多數孩子的興趣、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意義。教師必須加以判斷再成為主題。
2.能夠探索:活動主題能夠讓孩子自主地進行探索學習。并且這些事物的問答應該與孩子的心智與能力相符。
3.能夠延伸:是指一個生成的意義化的主題活動可以派生許多內容。它涉及到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孩子的能力、行為、意志、知識、身體、美感諸方面能得到多維的發展。
下面以我班上學期(中班)開展的第一個意義化的主題活動《正月正,是新年》為例來闡述其產生、開展的過程;展示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力;關注孩子持之以恒的探索;了解孩子閃爍純真稚趣的審美;欣賞孩子投入而陶醉的手工制作。按以往的思路一開學便是準備《三八節愛媽媽》的主題,緊接著是有關《春天》的探索。誰知中班的孩子對新年的關注和探詢是如此的強烈。大概“過新年”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不管何時何地、千山萬水,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即: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張燈節彩喜氣洋洋。“可這是為什么呢?是誰規定的呢?”;“為什么奶奶還要為我過陰歷生日呢?”;“為什么我不能屬貓呢?”;“過年為什么要貼對聯、放煙火呢?”――他們對新年時,周圍大人們進行的一些風俗習慣如:下去拜年、上給壓歲錢、走親訪友;對春節傳統節目如:年畫、舞龍、廟會、元宵;及涉及的生肖、年歷等有著太多太多的疑問、好奇。從父母那里不能徹徹底底地得到答案、全面地了解探討。面對孩子對新年渴望探詢的目光和不間斷的發問。我馬上調整計劃,追隨孩子、緊跟孩子的需求。當我把象征中國傳統的喜慶的大紅中國節掛在活動室時,便一下子引發了孩子強烈的興趣。“老師,我們把教室布置成新年吧!”“我們自己再玩一次過新年吧!”于是在我的預設導向下,生成了這樣一個與孩子們生活經驗相吻合的,根據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所致的師生共建的主題《正月正,是新年》。它是孩子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對幼兒了解祖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培養熱愛國土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的審美教育,有著極其深刻的含義。同時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關注社會、關心親人的責任感并加速其社會化的進程。更多的是幼兒在觀察、討論、調查、收集、歸類中感受到探詢的樂趣,發展探索能力;在說說、講講、畫畫、做做、演演中體悟藝術的真諦,提高審美能力。于是我讓孩子自己設計調查表調查周圍親人的各種屬相,并把在調查過程中獲得的相關信息加以討論、分析、總結和分享。于是知道并認識了十二個生肖,用童話故事講訴它的來歷及排歷的次序及規律即:十二年輪一回有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是我國民間特有的習俗并相對著許多的傳說、及占卜的玄機,體現著動物與人的關系。孩子們根據各個動物不同的習性創編了歌謠如:一是老鼠吱吱叫,二是老牛耕地跑,三是老虎尾巴搖――等等。還家園合作開展了十二生肖的刻紙活動。當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刻紙動物從孩子、媽媽手中產出時,孩子的快樂是由衷的。我們還請來了民間藝人示范扎龍燈,原來是先用竹子片扎好骨架后再糊上紙來造型的,最后用彩紙裝飾。孩子們躍躍欲試。在美麗的傳說中:“北宋年間每年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要提燈饒田走以辟邪除災……”跟老爺爺做了許多兔燈、魚燈、花燈。雖然稚拙但能自己動手多開心呀!同時又揭開了元宵節的奧秘。我們在角色游戲里又重新過了大年。孩子們用自制的各種年畫布置教室,模擬爸媽帶上自制的賀禮去拜年給長輩行大禮。用橡皮泥制作了豐富多彩的年夜飯。還做了放鞭炮的體育游戲。一起編排了一臺小小的春節聯歡晚會。有唱歌、
舞蹈、朗誦也有相聲、曲藝、小品。有演員也有穿新衣戴新帽的臨時家庭做觀眾。啊!孩子們在主題活動《正月正,是新年》中盡情地表現著、發展著自己的才華,體現著童年的樂趣。延呈著我們民族的傳統。認知了社會習俗。
我們帶孩子實地參加了燈展,組織親子活動全家逛廟會、猜燈謎、剪窗花。寫對聯、說對聯、粘對聯。我們還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掛歷、日歷觀察討論他們的共性找出規律。讓懂陰歷的爺爺來講講陰歷與農作物的關系。期間隨著主題的不斷發展深入,由于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而又生出許多原先未曾設想到的新的話題如:壓歲錢怎么用?中國人為什么喜好吉祥講究文化?許多新的領域如:關于美麗的中國節的探討;各種各樣的風箏;進而到中國的茶道藝術。許多新的細節如:中國的婚禮、新娘、轎子、中國的唐裝。就這樣不斷生發出去,延伸開來。一直到桃紅柳綠的四月才依依不舍地結束了主題。不知不覺中竟有整整五周之久,興趣盎然。
此主題的開展生成由老師引導,孩子發起再結合家長、社區資源。悄無聲息地自然融于了幼兒的生活和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之中。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都提供了很多信息并且極大地支持、推動著主題活動的進程。體現著家、園、社會的一體化。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在不斷的動手制作、模擬、觀察、探詢、體悟中幼兒的心智、情感、意志、能力、審美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對春節的種種疑問、好奇更是不斷可以延伸展開的,是意義化的主題活動。
此外,要實施意義化的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和幼兒互動中的交互主體作用應是最基本的形式。它意味著師生間的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和共同建構主題教育活動。并在共同活動過程中一起成長。得到了探究的滿足。它緣由主題是孩子關注的,組成主題的各種活動是孩子自己能夠探索的。
【幼兒園主題活動意義化淺談】相關文章:
• 小議語言文學教育在幼兒園的開展
• 淺談農村幼兒園藝術教育
• 淺談幼兒園傳統民俗教育課程創新
• 讓德育滲透于幼兒園一日生活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凸顯魅力
• 家庭與幼兒園教育關聯的探究
• 創建油田礦區幼兒園管理和諧環境
• 幼兒園學前教育初探(3篇)
•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現狀及思考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研究
• 傳統舞龍如何進入幼兒園
• 幼兒園泥工教學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