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長期以來由于忽視了他們之間的不同和聯系,造成了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在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形式、方法方面缺少過渡,很大程度上都出現脫節的現象,使幼兒產生較大的壓力,因此,建立相互間的聯系,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加強相互間的合作,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一、家長要加強兒童的早期培養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孩子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培養孩子認真聽講,愛提問題的習慣,將學到的知識能主動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2、培養孩子對學校產生興趣。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小學熟悉校園的環境、條件,了解小學生是怎樣具體上課和在學校活動的。
3、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有意識的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開始要求的時間不要太長,以幾分鐘為宜,逐步延長,直到可以認真完成20分鐘內的事情,如:聽故事、拼圖、繪畫、寫字等。
4、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和小朋友團結。在幼兒園因為沒有什么任務,老師更多的事對小朋友的鼓勵,上學以后由于學習壓力加重,難免受到老師的批評,如果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學業的完成和健康成長。
5、培養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孩子健康的體魄,是今后學習的保證,很多孩子平時只是散散步,很少參加體育活動,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孩子年齡所能承受的體育活動,增強孩子的耐力。如:跳繩、跑步、游泳、球類運動等。
二、幼兒園要注重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能力培養
1、可以結合游戲活動有意識地延長活動時間,向小學一節課時間過渡,使孩子盡早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讓他感覺到小學和幼兒園沒有太大的區別。
2、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多組織進行同伴間交流,學會傾聽同伴的見聞,使聽說能力得到訓練。教師可以開始選擇兒童感興趣的話題組織交流,鼓勵參與的積極性。
3、注重幼兒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大小班之間的合作完成,如:大孩子幫小孩子穿衣服、系扣子、整理用品、共同繪畫等,活動中小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大孩子照顧小的自身有一種成功感,彼此都愿意進行交往。
總之,幼兒園到小學是兒童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順利的過渡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就開啟了良好的開端,使孩子對學習會充滿興趣,影響一生。家長和幼兒園一定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作者單位:大安市安廣二小學幼兒園)
【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做好幼小銜接】相關文章:
• 《我愛幼兒園》:獻給所有愛幼兒園和不愛幼兒園的孩子
• 給無病孩子服藥幼兒園病得不輕
• 論幼兒園中如何開展感恩教育
• 淺談幼兒園的早期閱讀
• 幼兒園教師應該有倫理底線意識
• 幼兒園物質活動環境的創設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信息化教學應用
•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構建
• 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提高策略
• 美國:iPad在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的自我發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