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術是幼兒的一種語言,是幼兒自我表達的工具。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繪畫是語言的先導,表示美感的良器”。
美術是幼兒的一種語言,是幼兒自我表達的工具。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繪畫是語言的先導,表示美感的良器”。由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善,美術活動成為幼兒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特殊“語言”,因此美術是內在于兒童的一種語言,是兒童自我表達的工具。幼兒期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年齡,幼兒的許多想法與現實都有很大的距離,但美術可以使他們把自己的想像、愿望變成可見的作品表達出來。尤其是繪畫更是幼兒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和內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們都愿意,甚至是無意識地用“涂鴉”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這幾乎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因此,美術是內在于兒童的一種自我表達工具,是兒童的一種語言,因為語言的本質含義不外乎就是人進行自我表達、相互交流的一種物質手段。
美術活動除了是幼兒自我表達的工具外,同時通過幼兒的美術活動來了解幼兒真實的內心世界。
一、美術活動可以了解幼兒的內心情感與需求。
符合幼兒意愿的圖畫是幼兒情感本性的自然里流露。在孩子眼中,周圍世界中所有事物都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感情。我們看到,在孩子的筆下,太陽公公笑瞇瞇的看著大地,花朵小草都在跳舞,小動物穿著漂亮的衣服在一起玩耍,這是幼兒期特有的“泛靈心理”,也是幼兒在圖畫中寄托他情感和愿望的表現。在一個小女孩的作品中畫中的孩子總是留著又長又粗的辮子,特別夸張。原來是這個小女孩很想留長頭發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由于在現實生活中未能達到自己的愿望,孩子便在圖畫中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寄托,通過圖畫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因此,父母和幼兒教師如要了解孩子,就必須重視繪畫這把打開幼兒心理的鑰匙。
二、美術活動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
幼兒圖畫作品除了能反映出孩子的動作發展、繪畫技能外,還可以折射出孩子的情緒反應、自信心、性格特征等個性方面的特點,如性格外向、活潑自信的幼兒構圖大膽、線條粗框,更多選擇紅、黃等暖色調,但可能在作畫時比較粗心、不拘小節,有時半途而廢。而性格內向、文靜溫和的孩子畫畫認真,有始有終,但畫面比較拘謹、放不開,色調偏冷、注重細節等。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幼兒圖畫作品天真爛漫、構圖飽滿、色彩明快。
【美術活動是幼兒表達情感和了解幼兒情感的一種方式】相關文章:
• 教學真問題主題
•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方式簡析
• 寓兒歌配畫嘗試教學中發展幼兒
• 繪畫教學中促使幼兒發展的關鍵點
• 學繪畫培養孩子的四種能力
• 在美術活動中運用情境的教學策略
• 從幼兒繪畫中看幼兒的空間知覺的發展
• 噴畫——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
•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
• 美術領域下的策略與研究
• 幼兒與美育探索體會點滴
• 淺談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作用